OI 回忆录

前言

你总说退役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分东西

——《退役的你》

初闻不解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以前总喜欢看别人的退役记,现在轮到我来写了。


CSP 和 NOIP 双双爆炸,本来是冲着省队去的,没想到最后以省二草草收场。

本文可能比较长,可以在上方目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太久没写过了,文笔相当垃圾。

回忆

以下的人名我都会用名字的首字母代替,以免这里成为大型开盒现场。前期的记忆有些模糊,如有错误我会及时更正。

你好,OI —— 2019.11.20 ~ 2020.9

我和 OI 的缘分,开始于 19 年的 9 月。我因为一些奇妙的原因来到了西川汇,成为了这里的第一届初中生。学校当时开设了一系列的选修课,其中就有 OI。不过和很多人一样,我当时认为 OI 就是机器人、修电脑之类的,觉得没什么吸引力,于是就报了 MO。

就这样,我上了两个月的 MO,感觉越上越无聊,因为当时教的都是曾经学烂了的小学奥数。然后因为一些我已经搞忘了的原因,我的班主任就建议我转到 OI 试试,再加上当时也比较喜欢捣鼓一些电子产品,于是我就答应了。去找那边的的教练(以下称谢老师,他是我一直以来的教练)的时候,他也很干脆地让我在当周就转到那边。

不过,在这个时间点接触 OI 就意味着,我刚好错过了一整个学年的赛事的开端,因此我的第一场比赛就已经是 2020 年 9 月了。

由于我是中途转的班,那时和谢老师也没有私下交流的机会,所以我的 C++ 语法都是通过上课骚扰旁边的同学完成入门的,后来的基础语法也几乎都是自学的。

其实在 19 年,我校就已经有选手初露锋芒(或者说人品爆发),zkh 在几乎没有备赛的情况下就通过了 CSP-J 的初赛,虽然在复赛遗憾爆零,但是也算是一个全新学校的不错开端。

初一剩下的日子没什么可说的,我在文化课边摆烂边几乎垄断第一的同时,并没有对 OI 提起重视,只保留了每周两节选修课 80 分钟的训练强度,况且由于疫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选修课。

初露锋芒 —— 2020.9 ~ 2021.9

经过接近一年的自学,我终于学完了 C++ 的基本语法。虽然现在看来进度慢得可怜,但当时还是相当令我骄傲的,毕竟很多一开始就选择了信息学竞赛选修课的同学连 for 循环都不会。所以我就莫名其妙成为了全校进度最快的人,也远超当时选修课的进度,不过好像正因为此,我就没听过几节谢老师的课。

然后就是 CSP-J 2020 第一轮,对于这段时间我的记忆非常模糊,要不是因为第二轮拿了奖,我甚至都不记得我进了复赛。所以这一部分只能跳过。

从零开始的学校延续了前一年的好势头,一共有两名学生成功晋级第二轮,这是我能够参加的第一次上机比赛,也是 zkh 的第二次。第二轮前我们停课训练了一周,那时候学校只有小学部的一间机房,同时承担了小学、初中和竞赛的课程,所以我们只能自带电脑,霸占了机房隔壁的美术教室进行训练。对于停课的那一周,我唯一的印象也就是 zkh 每天都要偷偷点奶茶了。

CSP-J 2020 的第二轮相当魔幻,T1 因为当时对二进制的理解几乎为零,所以只能 60 分暴力跑路。而 T2 我现场发明了一遍桶排将其通过。T3 和 T4 当时觉得好难好难,一分没拿。于是以 160 分的成绩拿到了我 OI 生涯的第一个奖项:CSP-J 二等奖。我觉得对于一个连基础语法都才勉强学会的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肯定不及刚入门就拿一等的天赋哥。

另外,说到这场比赛,就不得不提到 zkh 的迷惑操作:文件后缀名写成了 .cpp.cpp,达成了连续两年进复赛,连续两年爆零的伟大成就(雾

初二剩下的日子里,我对 OI 的重视程度开始慢慢提高。学校总算修好了中学部的小机房,我们得以每天中午在机房度过,到了初二下学期,我也时不时的在晚上作业做完后跑到小机房去刷点题。文化课一如既往地轻松,虽然会不时地抽风掉排名,但总体来说第一仍在我手上。文化课的轻松给了我很大的助力,很多时候我都能在白天写完所有作业,然后一整个晚自习都泡在机房。

不过在顺利轻松的主基调下,问题也在慢慢浮现。CSP 2020 的相对顺利让我开始有些自负,在当时的我眼中,OI 也就这样,等我到高中国集肯定唾手可得。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简直无比荒诞。我开始慢慢懈怠,自学的进度明显慢了下来,刷题量也降低了不少。从 CSP 结束到初二毕业,我新学的知识屈指可数:各种排序、DFS、简单贪心、高精度、线性 DP,其中 DP 还学得稀烂。文化课那边打算提前学的高中数学也被我搁置。可以说,这一年我的水平几乎没有长进。

寒假还参加了线上冬令营,毫无悬念地爆零了。但是当时的我并不着急,我才初二,还有大把时间追赶对手。

止步不前 —— 2021.9 ~ 2022.6

从这一节起,我会用更多的子标题来对内容进行分类。

升组

初三的 CSP,我和很多选手一样,同时参加了入门组和提高组。那年的初赛备赛期间是小机房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仍然没被打破),小机房里总共 11 个座位被全部坐满。有趣的是,其中的 ljp、hjj、hxj、yxr 都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一个班占据了机房一半的位置。其中,ljp、hjj 和 hxj 都是我非常好的朋友,现在除了 hjj 去了石室文庙外,另外两个仍然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我们现在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他们也是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的一大动力。

这一年的第一轮,我很奇妙地晋级了提高组而没进入门组,虽然我校因为参加人数比较多拿到了几个入门组的奖励名额,但当时我比较膨胀,就直接放弃了入门组,只打提高组。至此,我成为了一个实力严重不足的提高组选手。

折戟

这一年晋级第二轮入门组的选手变得更多,所以我也没办法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与我同时晋级提高组的仍然是 zkh,实话说,虽然 zkh 的真实水平比较一言难尽,但持续三年的运气本身也是一种实力不是吗(

有些人可能会敏锐地发现,在我的获奖记录上,整个 2021 都缺席了。是的,作为 WC 2021 零分夺得椰树牌的延续,我在 CSP-S 2021 也获得了 22 分四等奖的优异成绩,顺便也没资格参加 NOIP 2021。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实力确实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当时采用的是 全程死磕 T1 的脑残比赛策略。

在这场比赛中,zkh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爆零,达成了很难再有后人打破的三次进复赛,三次爆零的辉煌成就。在此之后,zkh 就一直处于半退役状态,直到中考以后去了成外国际部,结束了他的 OI 生涯。

虽然我和 zkh 都在首次提高组比赛中折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学校今年没有取得成绩。参加入门组的同学们拿到了三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在 NOIP 也有几个同学获奖,不过由于初中生奖项不公开,所以我现在也忘了他们拿到了什么样的成绩。对于其它学校来讲,这样的成绩并不亮眼,但在我看来,这个刚刚起步的学校能够如此已经非常不错了。

CSP 前停课了一个多月,但我文化课受到的影响并不大,除了化学因为从一开始就耽误了,所以多花了些精力提分外,其它科目都很快恢复了正常水平。也是在这段时间内,我初步做出了留在西川汇继续读高中的决定,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能够把中考复习的时间拿出来学 OI。实际上在我们这一届,学校并没有直升政策,我也只在初三下期 从班主任那里得到过有且仅有一次的 不知是否可信的口头保证。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我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我成功在三月份的时候离开了课堂,那时候中考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开始。

落后

相比于我拥有的充足的时间,我所能利用的资源却非常有限。那时候,我唯一能接触到的 OI 社区就是洛谷讨论区,基本上只知道洛谷和一本通两个 OJ,只能从一本通和紫书上学习到一些系统的知识,想打模拟赛只知道洛谷上的月赛。然而,洛谷讨论区里充满了无聊的灌水和小学生的迷惑行为,一本通 OJ 的难度过低,洛谷上的题鱼龙混杂,单凭自己很难进行有效筛选,一本通和紫书上的知识已经开始过时,洛谷月赛质量有点难评。所以那时候我不是不想融入 OI 圈,而是压根找不到。当然这些评价都是我现在做出的,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的水平又一次陷入了停滞,初三下学期的那三个月,我好像在学 OI,又好像什么都没学,至少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我当时学了什么。

这一节的标题为“落后”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学校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绝对弱校,培养体系和文化建设都非常不完善,跟其它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指,我在这段时间里,与那些真正的 OIer 相比,水平和见识都落后了很多,他们在我眼里,仿佛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存在。

在这件事上,我不认为学校有任何责任。一个新建的弱校是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充足的资源的,这是我早就应该明白的。然而当时我却忽视了这一点,我本应该主动地去寻找资源,主动地去接触 OI 社区,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机会,可是我却选择了沉迷于自己认为正确的错误道路。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问题。

突飞猛进 —— 2022.6 ~ 2022.11

转机

转眼初中就结束了,中考在一轮都没复习的情况下考了一个看得过去的分数,我也的确留在了西川汇,成为它的第一届高中生。至于这个决定是否明智,现在没到能够评判的时候。

真正让我有所突破的是报名洛谷的全程 NOIP 计划,它为我提供了我最为缺乏的系统化知识点讲解、质量不错的模拟赛和足够丰富的作业题单。所以即使我在那个暑假摆大烂,我的水平依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得不说,洛谷的各类计划的确是非常适合弱校的 OIer 食用的。

通过 NOIP 计划的群,我也开始逐渐地融入到 OI 圈子中。我开始了解到各大 OJ 的用户群,认识了一些实力强劲的选手,聊天也开始不自觉地用上了一些奇怪的括号和表情

我接触到了对拍、卡常等相当实用的技巧,学会了很多非常方便的 STL,琢磨会了 Linux 的基础命令,换上了更现代化的 VSCode,在此期间也总算学会了盲打,不再是经典二指禅。直到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真正地成为了一个 OIer,不再是一直在这个圈子的外围徘徊。

巅峰

开学后,我有惊无险地通过了 CSP 第一轮,并选择停课一个月准备第二轮。高中以来文化课的难度上了一个台阶,但我仍然秉持过得去就行的原则,始终没有给文化课分出太多的精力——于是我就成了万年第二。

CSP 的第二轮是我的巅峰。那时候的我又怎么能想到,这是我 OI 生涯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是我在所有正赛中状态最好的一次,也是我高中以来唯一一次发挥出真正实力的正式比赛。我现在的实力远超当时,却连前一百都没能挤进,真是讽刺啊。

那场比赛我是写了游记的,但是似乎没发出来,就把帖在这里吧:

  1. 开考: 先浏览了一下所有四道题,都没有什么头绪,于是决定先拿第一题 70%70\% 的部分分。
  2. T1: 先写了一个 O(n3)O(n^3) Floyd 算法,然后考虑优化,发现跑 nn 次堆优化的 Dijkstra 算法也许可以卡过此题,时间复杂度为 O(nmlogm)O(nmlogm) 但由于实现难度较大,加之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因此放弃了优化,直接开第二题。
  3. T2: 徒手模拟了几次后,发现只需要维护区间最大值、正数的最小值、最小值、负数的最大值,因此写了一个不带修改的线段树,通过了此题。此时距离考试结束只剩一个半小时。
  4. T3: 题面又长又难理解,差一点因为时间问题放弃了。不过读完题后发现按照题意模拟可以得 4040 分,并且考虑到数据有梯度,就多花了一点时间写了一个常数很小的暴力。然后考虑正解,发现反过来考虑可以将时间复杂度降一维,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想到如何判定结果,只能放弃。
  5. 写完 T3 后,已经快结束了。我检查了一下文件读写,便结束了整场比赛。

最终得分:60+100+80+0=240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发挥也有很多槽点,比如说 T1 完全搞忘了边权为 11 的图可以 O(n)O(n) 求最短路;T2 求静态区间最值用 ST 表足够,选择当时还不太熟的线段树写得又臭又长花了太长时间调试;T3 离正解只有一步之遥;T4 没打暴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比赛我采用的策略非常符合我当时的实际情况,也的确让我充分发挥出了当时仅有的那一点点实力。

说句题外话,T3 CCF 的数据不仅造就了”不可以,总司令“的佳话(全输出 No 可以得 45 分),也给了我 n2n^21e51e5 的小小的震撼。从此 8700K 成为了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神 U

跌倒

NOIP 2022 是我在正赛中发挥稀烂的起点。

NOIP 所在的 11 月份成都正疫情肆虐,因此所有人都被安排到了绵阳考点,并且需要提前三天前往隔离。我不是太擅长适应陌生环境,所以即使赛前有较为高强度的模拟赛,我的状态仍然不可避免地大幅下滑。因此我也没有对这次比赛抱太大希望,有句顺口溜可以很好地描述我赛前的心理状态:

两题了不起,一题夸自己,六十也算赢,拼暴力也行,爆零就爆零,天天好心情!

T1 比较简单,虽然调试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总算也过了,之后的时间就是在 T2 和 T3 之间反复横跳,T2 毒瘤构造,一直没有具体思路,T3 则是一直推不出转移方程(DP 是我的传统弱项),就这么死磕了三个小时,最后时间不够了只好在 T4 打了 8 分暴力遗憾离场。

刚出考场估分 100+0+0+8=108,想着至少能混个二等奖。实分 1+0+0+8=9,四等奖。原因是 T1 多测搞忘清空,而大样例并没有体现多测,我也没对拍,所以没查出来。民间数据测出来时心都凉透了,学了三年 OI,一个联赛的奖都没有。

NOIP 后回归文化课,停课两个月终于对我的成绩造成了显著的影响,那一阵子花了比以往都大的力气才把文化课给补回将就看得过去的地步。

另外,NOIP 2022 也对我 CSP 2023 和 NOIP 2023 的发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根据前些年的难度趋势,我认为 NOIP 的难度除了 T1,其它题会逐步向省选靠近,从而为 NOIP 制定了非常保守的比赛策略;另一方面是这次的失利让我在 CSP 2023 迫切地想要再次拿到更好的成绩,从而导致了心态的失衡。

艰难前行 —— 2022.11 ~ 2023.5

预备省选

NOIP 四等奖显然让我与省选绝缘,但是 NOI 级的算法也应该开始学习了。

我报名了洛谷的省选计划,每周上三小时的课,下来再抽时间完成作业。前半期我学的相当吃力,一方面刚阳过状态恢复得不好,另一方面我前期基础不够扎实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很多时候讲师默认大家都会的内容我连听都没听说过,然后着急忙慌地去网上找资料现补,不知不觉的进度就开始有些跟不上了。另外由于文化课掉得有点多,尽管我想方设法地压缩其它时间来尽量保证两边,并且直接放弃掉政史地三科,我仍然很难保证每周 30 小时的训练时长,有时候甚至不足 15 小时。不过还好,随着文化课成绩逐渐回升,我能在 OI 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

很戏剧性的是,即使我刚回归文化课时成绩稀烂,我仍然是万年第二 —— 虽然与第一拉开了 60 分的差距。

这就是弱校的实力!

期间参加了冬令营。测试估分七十多,可以拿银牌。实分 31 ,又搞了个铜牌,非常无语,而且我至今不知道挂在了哪里。不过这次冬令营还是有一大进步的:作为我参加的第三年冬令营,我终于听得懂一部分课了(雾

混乱

冬令营结束后,我也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再次秉持过得去就行的原则,开始在文化课持续摆烂。一开始是翘掉美术、音乐等无关紧要的课;到后来翘掉了除语数外物化生以外的所有课,还附带一个大课间,然后白天疯狂做晚上的作业,晚上就去机房刷题,我还记得当时很多老师布置作业很拖沓,经常拖到晚自习才布置,于是我一气之下直接不做他们的作业了,不过那一阵子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欢交作业,所以我似乎也没怎么被查出来过;再后来我愈发觉得数学和物理的课好像不上也罢,老师上课尽啰里啰唆地讲些明明一眼就会的东西,于是我也愉快地翘掉了数学和物理课,后来还捎上了一个英语课,因为我英语老师觉得我也没多大必要上他的课。就这样我的重心完全偏向了 OI,文化课只最低限度地保持排名。

这一段时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混乱。文化课把学 OI 的时间切成了零碎的小块时间,让我很难进行完整性的思考,唯一整块的时间只有晚自习,而我晚上的精神状态通常不会太好,这在文化课中或许体现不出来,毕竟只需要埋头无脑做题,但是在 OI 中却让我常常没办法专注思考。混乱的另一个体现在于我那一时期学习的无目的性,因为之前省选计划欠了很多题没补,所以每次就无脑选一个看着顺眼的题来做,完全忽视了专题的练习。加之 NOI 级内容本就难上很多,这段时间的进步很慢很慢,通常要好几天才能学会一个算法,然后能在一天内就忘得干干净净。

我知道,这是我身处弱校的代价,连训练方法都需要自己摸索。但我也不后悔,因为在强校也少了这种自己探索的乐趣不是吗?我喜欢挑战,喜欢冒险,喜欢在混乱中寻找秩序,这也是我坚持 OI 的原因之一。

仰视

在 NOIP 寄掉的情况下,谢老师奇妙的给我搞到了线上 APIO 的资格,说是特派员照顾弱校选手。终于找到弱校的优势了,我哭死。

Day 1 上午 csy 讲课语速惊人,于是我一开始就掉线了,xtq 的语速正常点,但是他们两个的内容是连着的,只好继续听天书。下午讲实现编译器,我总算听得懂了,但这玩意在 OI 中并没有任何用……

Day 2 是比赛。APIO 之前恶补了好一阵子的交互题,结果到正赛发现只有两道传统题一道通信题,通信题我还从来没做过,输麻了。T1 我当时好像还不会分层图,想了会儿没啥思路就专注于打特殊性质;T2 只打了一个 28 分的暴力,后面的特殊性质一直卡壳想不出来;T3 看不懂,但还是逼自己理解了一会,还是看不懂。然后是 APIO 传统艺能巨长的 queue,IOI 赛制硬生生被打成了 OI 赛制,于是前半段 IOI 赛制、后半段 OI 赛制的 APIO 赛制就诞生了(

Day 3 的课竟然听懂了两道题,顺便了解到了 UCup,虽然我至今只打过一场 UCup,主要是我校连三个人的队伍都凑不齐。

最后分数线很抽象,线上金只能拿线下铜,大家的分都高得离谱,我又只能铜牌遗憾离场。

APIO 一直是选手间交流的好机会,我在此期间认识到了更多实力强劲的选手,他们也让我再次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人巨大的差距。他们的思维、能力、经验,都让我望尘莫及。我不禁怀疑,我是否有资格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我是否有希望追赶上他们的步伐。

奋起直追 —— 2023.5 ~ 2023.8

革新

之前缓慢的进步已经让我意识到了我的训练方式存在问题,加之 APIO 的打击,更促使我对自己的训练方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反思,并作出了相应的改变。我开始更注重专题的训练,每一段时间就只专心学同一个专题的内容;每一天列出一个清单对着做,而不是凭心情随机挑题;更注重模拟赛的补题,并开始在赛后写下总结;大幅提高了打比赛的频率;时不时的写些题解或者学习笔记来梳理思路,虽然总是搞忘发博客。还有一些我一时不太想得起来了,总之是一次大范围的改进。

另外,在张老师的推动下,我完全离开了文化课的课堂。这给我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加之前面的那些改变给我带来的积极作用,那段时间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许多模拟赛中的表现也相当出色。

集训

暑假报名了正睿 OI 的省选集训,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外出参加线下集训。集训开始之前我对此行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我在此之前又有所懈怠,迫切需要集训这一针强心剂。

前七天上课的情况和省选计划类似,仍然是很多时候讲师默认大家都会的内容我还不会,然后去网上找资料疯狂补,补完后又回来疯狂补讲师刚刚讲的东西。遇到讲得难的几次甚至才上半个小时就能掉线,不过这种情况好像大多数人都不大听得懂。尽管讲课只有七天,但容量却非常大,我直到今天都仍然没能把题补完。

后面十天的模拟赛也非常毒瘤,九场模拟赛我似乎一共只过了两三道题,大多数场都只能苦苦思索无果后每道题打点暴力遗憾离场,其中还有一场暴力全部挂掉愉快爆零。赛后出题人的讲评有些时候也相当抽象,经常听完后对着题解和标程看半天也不理解,有些实在无法理解的题最后只能弃掉。还是太菜了。

尽管正睿的集训难得离谱,但最后我还是收获颇丰,学到了非常多的新知识。

五月来的这三个月既是我 OI 生涯中能力的巅峰,也是我高中以来竞技状态最好的时期。这三个月以来我的水平能如此快的提升,总算让我对未来重新充满希望。

仓促落幕 —— 2023.8 ~ 2023.11.18

OI 就像一场电影,当你历经苦难,终于走上正道,才发现已经落幕了。

谷底

集训回来到 CSP 第二轮这一个月间,接连发生了多件事,具体的情况与本文无关,我也不想再提。只能说,我的心态彻底崩溃了。心态的垮塌让我丧失了所有的竞技状态,那段时间我甚至有时候连 ABC(AtCoder Beginner Contest)的 C 题都毫无思路。感觉自己就像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无论如何挣扎,都看不到一线光明。

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 CSP 第二轮,其实我 CSP 这样惨不忍睹的成绩已经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本以为我连 T1 都做不出来的。

落幕

时间,确实是最狠的东西,事物因时间的推移而磨损,初心在时间的推移中淡化

CSP 结束之后,我开始萌生退役的念头。我只跟一两个人说过这件事,也仍然在按部就班地复习,我也告诉自己要拼尽全力准备 NOIP,这至少能让我有个体面的谢幕。

也许是因为内心已经释然了,这期间我的状态有所回升,其中几场模拟赛发挥得还算不错,退役的念头也有所动摇。

我也突然意识到了此前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做题过于依赖于一时的灵光乍现,而缺乏 trick 的积累,这导致我的水平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另外,我在打模拟赛的时候会采取比正赛激进得多的策略,常常忽略部分分,这导致我虽然打了很多的模拟赛,但到了正赛仍然会手忙脚乱。这些需要在平时长久积累的事情,我死到临头才终于意识到了。

可惜时间不等人呐,还没来得及爬起来,NOIP 就已经迫在眉睫。NOIP 结束,狼狈地走出考场,我已经知道,我的 OI 生涯结束了。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是不管如何,我对 OI 的热爱已经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也许,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我的实力,也许我确实就这些实力。

但我自己不这么认为。

无所谓了,谁会在意一个疯子的想法呢?

回到家,我开始无所事事地翻看别人的退役录,偶然看到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容易。

可是又有几个「大家」知道,竞赛是一个人摸黑走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

在无数个孤独清冷的深夜,无数次羡慕已经安然入梦的同学们。

我们都是行走在镜面边缘的人。

低下头看到的,是半个迷茫的自己,和半个不见底的深渊。

到哪里,会不会跌倒,是到终点还是滑进深渊,都不知道。

唯一确定的是,自己只有一个人。

…………

世界上有天才,这无可否认;

但天才不是我,想到终点,只有靠努力。

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过上高三的生活,所以无奈地跟社团活动集体活动等等等等说再见。

所以从高一开始就习惯在半夜以后入睡,习惯一个人在寒冷的夜里机械地敲动手指,而双脚因为长时间坐姿已经冰凉。

…………

选择了做一名 OIer,就选择了要孤独,要坚强,要百折不挠,要在跌倒之后擦干血和泪,继续在无尽的夜里走下去。

镜面的边缘,滑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为了兴趣或者为了保送——总之我们赌上了我们的高中。

…………

你可以说,这是潇洒,逍遥,特立独行。

但心里清楚,这是孤独,卑微,前途暗淡。

虽然这也让我们多了一份磨砺,多了一份坚强。

物理竞赛吧有人说,PhO makes a man man.

我想不管哪一门竞赛都是一样。

选择竞赛,选择 OI,既是痛苦,亦是福祉。

—— 《行走在镜面的边缘》(有删改)

这篇文章写在十二年前,文中很多东西都已经过时,但它的每一句话都深深戳中我的心底。

我跌倒在了半途,再与 OI 无缘。如一只断了翅膀的鸟,无法再飞向那片蓝天,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掠过我的头顶,再无翻盘的可能,这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后记

NOIP 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我迷迷糊糊地打开电脑,习惯性地登上洛谷,再一个个打开收藏的各种题单,准备选出一道还没做过的题,这时我才恍然发现,我已经退役了,我不再需要担心那些未完成的题目,不再需要努力理解那些还没学会的算法,不再需要没完没了地调试、重构、卡常。都不需要了,一切都结束了。

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曾经为了 OI 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我曾经为了 OI 多少次欢呼雀跃,多少次心灰意冷,多少次泪流满面;我曾经遇到了多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多少难忘的经历,多少美好的回忆;我曾经梦想着多少荣誉,多少奖牌,多少掌声。

但我终于可以过上正常高中生的生活,放下长久以来的焦虑,每天背背书、刷刷题,没事钻研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业之余放松一下,在班上感受一下久违的人间烟火,而不是一两个人孤零零的呆在机房。真的挺好的。

但是,我心里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我明白,我已经失去了 OI 给我的那种让血液沸腾的激情,那种让心灵欢畅的快乐,那种让眼泪涌出的感动。我明白,我已经离开了属于 OI 的世界,那个充满挑战和奇迹的世界,那个让我痛并快乐着的世界,那个让我成为我自己的世界。

我不会后悔我曾经选择了 OI,它给了我无数的快乐和挑战,让我成长了很多。我感谢 OI,感谢所有支持过我的人。我也要祝福所有的 OIer,无论你们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要坚持你们的梦想,不要放弃你们的热爱,不要忘记你们的初心。

那么,祝福大家前程似锦,我们江湖再见。




A.F.O.\huge\mathbf{A.F.O.}

2019/11/202023/11/182019/11/20\to 2023/11/18




花絮:后记是写得最早的。